石斛怎樣挑好壞 石斛怎樣辨別好壞
1、在野生石斛的諸多分類中,品質最好的當屬紅桿軟腳鐵皮石斛,尤以云南文山出產的最好。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仔細區分紅桿鐵皮石斛和紫桿鐵皮石斛。辨別的最佳方式就是看鐵皮石斛的鮮條。紫桿鐵皮石斛的節很長,有的甚至長達60-70公分,莖桿也很細。而紅桿軟腳鐵皮石斛最長的也只有30多公分,大多數在20多公分以內,莖桿較粗,節很短。
2、在市場銷售的野生石斛還有一部分是銅蘭石斛、黃草石斛,這類石斛煎成的湯水多為紫色,只能起到涼血利尿的作用,并不能滋補身體。
3、此外,新鮮的野生石斛,長短均勻,表皮顏色呈鐵綠色,切斷后黏性強,煎煮后無色,口味淡、無渣。
如何區分鐵皮石斛的好壞?
區分鐵皮石斛的好壞
1、口嚼無渣、黏性強:“無渣”和“黏性大”是優質鐵皮石斛的代名詞,業內常用這類詞來形容品質好的鐵皮石斛。所謂“無渣”是指纖維含量少,鮮品莖干較脆,易折斷;“黏性強”反映了石斛中多糖含量高的特性。
2、軟腳與硬腳:“軟腳”和“硬腳”是評價鐵皮石斛品質的另一種傳統說法。軟腳代表品質優良的鐵皮石斛,其鮮品較粗,纖維少,烘烤后會變柔軟;而硬腳則較細長,纖維較多,烘烤后會變得較堅硬。
3、紅桿與青桿:從外觀上看,莖顏色呈紫紅色,甚至深紅色,代表該鐵皮石斛品質優良,賣相好,價格偏貴,業內通常稱之為“紅桿鐵皮”;而顏色黃綠或發青,則品質較差,賣相不好,價格偏低,因此這類鐵皮石斛被稱為“青桿鐵皮”。
擴展資料:
石斛市場存在的問題
1. 基原植物混亂。蘭科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蘭科植物品種繁多,分類復雜,大多數藥用石斛纖維特征相似,外觀相近,很難分辨,經過加工后的楓斗就更難區分了。
2. 在加工成楓斗的過程中存在問題。市場上存在角質化明顯、嚼之過硬的楓斗(石斛加工產品)。這可能是干燥過程中溫度過高造成的,會影響到石斛藥效。
3. 部分商販以次充好。石斛的品質不同,價格也會有不小的差距。市面上就會出現將劣質石斛摻入優質石斛里的現象。所以選購時須小心,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說說鐵皮石斛的那些事兒
如何區別石斛的質量好壞
相比鐵皮石斛干品而言,鐵皮石斛鮮條優劣的分辨難度是大大降低了,但由于各種雜交品種的出現,以及種植環境和方式的差異,只是從外形觀察的話,還不能完全分辨鐵皮石斛鮮條的優劣,因此需要內外兼施來進行識別。
1、外形特征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應該具有鐵皮石斛的一般外形特性:首先鐵皮石斛的表皮應該是鐵綠(這也是鐵皮石斛名字的由來),鞘皮(即最外層表皮)完整,有明顯黑節(這也是鐵皮石斛又叫黑節草的原因);分節鮮明,節短而多,且粗壯,兩頭細中間粗。就莖部形狀而言,越粗越好,但并非越長越好,相反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一般都偏短。此外就是葉子和花的特征,也是辨別鐵皮石斛品種的重要參考,葉子和葉鞘為互生,葉鞘有縱向條紋,葉子為綠色,花為淡黃色,有淡淡的香味。橫切開的鐵皮石斛鮮條截面,呈翠綠色,并且可看到明顯的膠質,晶瑩剔透,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本身纖維極少甚至是沒有,通常從橫切面也看不出纖維。
2、味道和口感我國中醫藥典記載:鐵皮石斛,味道稍甜或是平淡,我們通常形容為草香味。而那些吃起來有藥味、苦味或是酸味的鐵皮石斛鮮條,一定不是好的。而實際的嚼食體驗是,味道微甜或是平淡,有淡淡的青草香味,有較重的粘滯感,會粘牙,長時間咀嚼,其渣滓較少或是沒有,這才是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
3、所含成分這是從內在分辨鐵皮石斛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最有利的證據。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要求鐵皮石斛含有較多的石斛活性多糖,一般是越多越好;含有較少的水分,越少越好。同時,還要求鐵皮石斛含有一定量的石斛堿、菲類,以及微量元素等。鐵皮石斛所含石斛多糖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鐵皮石斛鮮條或是楓斗的口感。石斛多糖含量越多,口感越粘稠。而且,有效成分不僅體現在含量的多少上,也體現在成分本身的質量上。
4、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成分雖然鐵皮石斛的有機種植和生產,已成為鐵皮石斛產業界的共識,并付諸行動和實踐中,比如云南鐵皮石斛產業龍頭企業云南金九地,已將有機理念貫穿到鐵皮石斛種植、生產、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其生產的鐵皮石斛產品是可放心購買。但也不排除一些急功近利或是沒有有機概念的一些種植戶,為了讓鐵皮石斛生長地更好,產量更高,而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或是在水源、土壤和肥料等環節把控不好,種植出來的鐵皮石斛重金屬或是農殘超標,直接導致了鐵皮石斛鮮條的品種低劣。由此可見,鐵皮石斛鮮條優劣的辨別,不只是看看外表就完事了,還要看其有效成分檢測情況,以及種植過程和方法等各個環節,甚至更多專業的檢測。
鐵皮石斛的品種分軟、硬腳,還出現了一些雜交品種,并且這些雜交品種種類還在呈不斷增多的趨勢,除此, 還有產地等因素,也會影響到鐵皮石斛的品質。但如果把這些因素全考慮進去的話,這種劃分就會顯得很復雜,甚至是不能實現。因此,我們的劃分也就把純野生鐵皮石斛排除在外,分為特等一級、特等二級、一級、二級和三級五個等級。
特等一級鐵皮石斛
種植在森林里的樹干、或是山間的石頭上,通常生長的環境極其符合純野生狀態下的環境,不經過任何人工干預和管理。這種模式生長成的鐵皮石斛,生長緩慢,周期長,產量低,基本屬于野生的原產地鐵皮石斛,品質與野生的幾乎無差異,屬上上品。
特等二級鐵皮石斛
同樣是樹上或是石上仿野生種植,但種植過程人工干預會稍多一些,會進行適當澆水,甚至是施用少量的農家肥。因此,生長速度也稍快一些,產量也高一些。但這種模式下種植出的鐵皮石斛品質也極好,僅次于無人工干預的仿野生種植鐵皮石斛,因此把它劃分為特等二級。
一級鐵皮石斛
大棚有機種植,完全的人工種植,人工控制生長條件的溫濕度、人工澆水、施肥和抗病防蟲害等,但整個過程按照有機標準進行。其生長出的鐵皮石斛選取短而粗壯一類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品相好,一般不超過30厘米,并且無農殘和重金屬超標。
二級鐵皮石斛
種植模式與一級鐵皮石斛的相同,鐵皮石斛成品同樣無農殘和重金屬超標,但長度更長,在30厘米以上,有效成分雖高,但不如一級鐵皮石斛。
三級鐵皮石斛
同樣是大棚種植,甚至是地栽,但管理過程沒有嚴格按有機標準執行,施肥、用藥和防病蟲害可能存在不當之處,甚至會出現農殘和重金屬超標。
由于石斛產品眾多,品質也參差不齊,所以需要購買石斛的朋友們在選擇購買鐵皮石斛和鐵皮石斛產品時要注意分辨和判斷,選擇正規產家生產,品質有保障的購買渠道。
石斛的鑒別方法:性狀鑒別
(1)金釵石斛 莖中、下部扁圓柱形,向上稍“之”字形彎曲,長18~42cm,中部直徑0.4~1cm,節間長1.5~6cm。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有光澤,具深縱溝及縱紋,節稍膨大,棕色,常殘留灰褐色葉鞘。質輕而脆,斷面較疏松。氣微,味苦。
(2)環草石斛①美花石斛:莖細長圓柱形,常彎曲,盤繞成團或捆成把,長11~40cm,直徑1~3mm,節間長0.4~2.3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較平坦。氣無,味較苦,有粘性。②鐵皮石斛:葉鞘常短于節間,留有環狀間隙,味淡或微苦。
(3)黃草石斛 莖細長圓柱形,中、上部不規則彎曲,長23~120cm,直徑2~5m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或棕黃色,有縱紋,體質輕實,易折斷,斷面略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4)馬鞭石斛莖細長圓錐形,上部有少數分枝,長30~150cm,直徑2~8mm,節間長2~4.5cm。表面棕黃色,有8~9條縱溝。質疏松,斷面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商品常切成1.5~3cm長段,切面灰白色。
(5)耳環石斛 莖經加工呈螺旋彈簧狀,習稱“西楓斗”,一般2~4個旋紋,拉直后長3.5~8cm,直徑1.5~3mm,節間長1~3.5cm。有的呈紐結狀或扭卷成圓形,習稱“結子斗”或“圓楓斗”,表面黃綠色黃色。有細縱紋,有的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須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粘性,無渣,味甘。
(6)鮮石斛 莖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約30cm,直徑0.4~1.2cm。表面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紋,節明顯,色較深,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干石斛均以色金黃、有光澤、質柔韌者為佳。耳環石斛以色黃綠、飽滿、結實者為佳。鮮石斛以色黃綠、肥滿多汁、嚼之發粘者為佳。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xx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xx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列表
發表評論